氫氣是一種優質的燃料,主要應用途徑是燃料電池。當前燃料電池的主要應用場景包括交通運輸、固定式應用以及便攜式應用。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十分看重氫能的發展,氫能和燃料電池已在一些細分領域初步實現了商業化。
從全球數據來看,2017年全球燃料電池的裝機量增長了30%,達到670MW,移動類裝機量455.7 MW,固定式裝機量213.5 MW,便攜式裝機量0.5 MW。截至2017年12月,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銷售累計接近6000輛。豐田Mirai(參數|圖片)共計銷售5300輛,其中美國2900輛,日本2100輛,歐洲200輛,占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總銷量的九成以上;加氫站共有328座加氫站,歐洲擁有139座正在運行的加氫站,亞洲擁有118座,北美擁有68座。
目前國內燃料電池乘用車市場為零,商用車主力為客車生產企業,其中各類物流燃料電池商用車占94%,客車占6%。中長期來看商用車市場會首先呈現爆發式增長,究其原因:
對儲氫技術要求不高。
我國燃料電池及燃料電動汽車主要布局區域
與日韓、美、歐相比,我們的差距在哪里?
技術水平
加氫站建設
燃料電池汽車
補貼情況
核心技術
中國氫能產業鏈挑戰
制氫環節
現有制氫技術大多依賴煤炭、天然氣等一次能源,經濟、環保性問題依然突出。 利用核能、生物質氣化制氫尚不成熟,利用太陽能或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則存在效 率低、綜合成本高等問題。
儲氫環節
雖然加壓壓縮儲氫技術、液化儲氫技術、金屬氫化物儲氫技術和有機化合物儲氫技術均取得了較大進步,但儲氫密度、儲氫安全性和儲氫成本之間的平衡關系尚未解決,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一定差距。
用氫環節
氫氣對密封性要求極為嚴格,維護困難、啟動需要預熱時間等都影響了燃料電池車的生產。氫燃料電池汽車規模不足,導致加氫站建造成本居高不下、難以大規模鋪設,加氫站數量不足反過來又導致用戶難以選用氫燃料電池汽車??傮w來看,用氫環節的便利性和成本控制難以兼顧。
基礎研究
從全球范圍的氫能專利布局看,大量核心專利掌握在美國、日本等國的大型企業手中,我國尚未成為主導國際氫能發展的技術來源方。國外專利申請者多為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,在行業內具有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資本優勢,而國內專利申請者多為高校和科研院所,應用技術基礎研究能力薄弱,產品轉化速率較低。
此外,以豐田、本田為首的國外跨國企業,具有很強的專利保護意識和清晰的國際專利布局戰略意圖,在很多國家都申請了相當數量的PCT專利。相比之下,中國研發機構對專利保護意識不足,在國外申請數量較少,不利于未來市場競爭與拓展。
標準化建設
在氫能產業發展的過程中,目前依然面臨著“談氫色變”的問題。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已形成共識,只要按照標準來發展氫能產業,安全程度是可保障的。目前氫能方面的標準已經超過21項,但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,而沒有相應基礎標準的支撐,新產品推廣就會受限。
成本問題
高昂的燃料電池系統和車載氫系統成本,短時間內無法克服。如果成本居高不下,將直接制約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普及。
國內氫燃料電池相關政策
2009年
出臺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》,中央財政開始對試點城市給予一次性定額補貼
2010年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》規定:純電動汽車、燃池汽料電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車船稅
2014年
出臺《 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》,2014.09.01-2017.12.31購置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;財政部發布《關于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的通知》, 對符合標準的新建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每個獎勵 400 萬元,首次將加氫站納入了補貼范圍
2016年
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在系統內部發文,提出 15 項重點創新任務,其中包括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
2018年
四部委聯合發布《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》,對鋰電池汽車補貼標準有所下降,但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力度不減。
目前未出現在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制造領域設置補貼政策。
以質量求生存,以信譽求發展,滿足合同規定及潛在需求!
全國咨詢熱線
18913726298 黃工